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积累、破壁,国产医疗器械从无到有发展到近万亿市场,经历了艰难的爬坡阶段后,国内医疗器械正在朝着更高端、更自主、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012022年度中国医疗器械企业TOP20公布迈瑞、联影、威高稳居前三,东软跻身前十
6月27日,2023年米思会上 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2022年度中国CXO企业TOP20排行榜、 2022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含IVD)企业TOP20排行榜 、2022年度中国生物医药(含血液制品、疫苗、胰岛素等)企业TOP20排行榜正式对外发布,共260家企业上榜。
2022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含IVD)企业TOP20排行榜中,迈瑞、联影、威高继续稳居前三,且前十名企业和2021年度的位次保持不变,分别是:迈瑞、联影、威高、乐普、微创、安图生物、新产业、华大基因、鱼跃、达安基因。
与前十相比,后十位位次变化较多,其中以东软变化最显著。在2021年的该榜单中,东软并未出现在前20名,但在今年的TOP20排行榜中,东软已跻身第十一位。
此外,开立生物上升一个位次,由第十八位上升至第十七位,蓝帆医疗从第十二位移至第十五位,健帆生物从第十一位移至第十二位,迈克生物从第十三位移至第十四位,凯普生物从第十五位移至第十六位,欧普康视从第十七位移至十九位,大博医疗从第十六位移至第十八位。
可以看出,在规模效应之下,头部医疗器械企业地位相对稳固,后来者竞争激烈。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
距离2025年还剩一年半,中国医疗器械正由“制造”转向“智造”,头部企业不断向上游产业链发起冲击。产业升级之下,国产医疗器械市场格局悄然发生转变。
根据米内网介绍,“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候选企业的总分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即2022年研发投入R&D综合指标得分,占40%权重;
二是企业的专业推广力,即2022年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最终选择需求所决定的终端定量数据来刚性定义,也就是结合米内网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终端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的得分,占60%权重。
由于医药工业公司往往涉猎范围很广,所以此次评选针对系列榜单所在企业的定义也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如“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化药企业是指该企业化学药终端销售额占企业终端总收入的51%以上,在统计相关排名时,则把该企业归入中国化药企业里面,把该企业终端总收入(含化药、中药、生物医药等)归入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数据中进行统一排名,“中国医疗器械(含IVD)企业TOP20排行榜”在企业的定义方法和排行数据统计范围与上述方法一致。
此外,参与评选的对象为中国境内注册(不含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子公司)、且以医药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医药工业公司,即在企业工商登记中,药品制造业务放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最前面的企业。如果评选企业含有医药商业或其他非医药类成分的,将剔除后再进行统计;参加评选的对象不含制药机械和兽用药品制造企业;集团公司统计的范围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股权比例超过50%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不在集团公司统计范围内。
根据官方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医疗器械公司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医疗器械榜单评选有两个调查表,分别考察经济指标和竞争力指标。
其中经济指标即企业2022年全年的出售的收益及利润情况,具体包括:全部的产品销售收入(器械、试剂、耗材、其他)以及全部的产品的利润总和。
竞争力指标包括品牌竞争力情况与创新性情况,分别需要填写“销售过1亿元的器械、试剂、耗材等““2022年研发费用”“2022年研发人员占比”“2022年国家器械创新专项数量”以及“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股权比例超过50%的控股公司名单”。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突破9000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约3200亿美元),中国或将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
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积累、破壁,国产医疗器械从无到有发展到近万亿市场,经历了艰难的爬坡阶段后,国内医疗器械正在朝着更高端、更自主、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