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扩展医生的能力,具有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良好交互性三大特点。
虽然医疗机器人在机器人应用中是一个比较小的细分市场,但作为单位价值最高的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成为当前机器人行业和医疗行业发展和投资的热点。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分类,医疗机器人能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大类,具体的用途和细分产品见表1。
医疗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为机器人零部件,主要由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系统集成构成;中游为医疗机器人整机的生产制造; 下游供给于智慧医疗市场的需求端,主要使用在于医疗的手术、康复、护理、移送病人、运输药品等领域。
2014年我国开始引入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是一些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引进,整体来说,医疗机器人在我们国家医疗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导入阶段,无论是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还是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都处于培育的过程。 从应用效果来看,规模化使用医疗机器人将是未来医疗领域的一个趋势。我国一批医疗机器人公司发展迅速,产业集聚特征明显,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疗机器人加速融合。 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达35.7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超63亿元 。
(一)国外企业现阶段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以美国企业为引领和代表,德国、日本紧跟其后。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的代表,处于行业绝对垄断地位。在外骨骼机器人和远程医疗机器人领域,日本的Cyberdyne和Honda Robotics两家公司位于行业前列。在配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德国和以色列企业具有一定优势。
医疗机器人强调人与机器的交互,通过触觉和视觉实现,相互反馈,持续不断的增加现实感和真实感。在互动过程中,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将提高精确度。通过交互多模型、三维传感及其他技术方法,提高辨识率;通过与AR技术的结合识别物体和环境,让机器人有所动作和有所反应。医疗机器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将逐步的提升,包括知识的认知,推理、语态、态势感知等。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相对多孔腔镜机器人具有创口更小、费用更低的特点,未来可能成为打破达芬奇多孔手术机器人市场垄断的新型手术机器人产品。北美、欧盟、日韩相继对单孔手术机器人研究立项,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在单孔机器人开发上领先全球,有望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新兴细分领域。 目前医用微型机器人以胶囊机器人为代表,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纳米靶向机器人通过磁场控制和血管注入,可将药物靶向输送至人体病灶区域。我国哈工大和天津大学在纳米靶向机器人领域已有重要研究成果问世,此项技术有望率先运用于尿路和眼球等组织,将成为癌症等治疗领域的颠覆式新技术。人体结构复杂,受限于人体内的狭小空间,柔性机器人的操作会更加便利,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医生是医疗机器人的直接使用者,应该在医疗机器人研发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医疗机器人的研发人员应与医生深度沟通功能需求、安全性要求及手术的方式与过程,在明确需求后确定设计输入、规划实现方式、形成工程语言。双方结合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不断修改、迭代与完善。形成设计方案后,医生也参与技术测试、评价与修改。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医疗机器人有着日益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国产医疗机器人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医疗机器人是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智能制造升级的重要一环。 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扶持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包括《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 在医保改革大方向下,未来医疗机器人的相关费用也将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为我们国家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