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科学”号7月24日电(记者 张旭东)我国自主研发的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探究”号,24日在南海北部展开初次试验性使用,估计水下作业时刻20小时。
24日上午8时,在“科学”号远洋归纳科考船的后甲板上,科考队员做好了“探究”号下潜的一切准备作业。“探究”号像一条大黄鱼相同静静停在甲板上,长约3.5米,宽和高约1.5米,四个赤色鱼鳍状的螺旋桨设备别离坐落它的“鳃”部和接近尾部的方位。
船只抵达指定方位后,科考队员拉紧止荡绳,甲板上用于起吊大型配备的A架慢慢将“探究”号吊起,A架向外摆出船舷,并将“探究”号慢慢放入水中,科考队员抽掉缆绳和止荡绳,机器人开端自主下潜。
我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讨所副研讨员赵宏宇介绍,“探究”号进入水面后就和母船之间没有缆绳连接了,在水下依照预设程序自主作业。在初次试验性使用中,“探究”号将在水下作业20小时,前10小时对地势进行声学扫描,规模大概是4000米×2000米,后10个小时进行光学摄影,飞行速度略微慢一点,规模大概是600米×300米。
据了解,此次“探究”号对南海一冷泉区进行较大规模查询后,科考队员将确认有精密研讨价值的点,再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展开精密查询和作业。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和遥控无人潜水器的区别是: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无缆,查询规模较大;遥控无人潜水器则和母船之间有缆绳相连,可搭载作业设备较多,拿手展开精密查询和作业。
“科学”号正在南海履行我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要害区域海洋体系物质能量交流”2017年南海归纳调查航次,“探究”号是此专项下,由我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讨所自主研发的水下自治式机器人,最大作业深度可达4500米。
我国大洋45航次科学调查12日从厦门起航,前往西太平洋典型海山区、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中东太平洋一带,进行为期将近120天的科学调查。
自主勘查体系“潜龙二号”AUV在本次科考中累计展开了8个潜次作业,作业时刻累计170小时,总航程456公里,最大下潜深度3320米,充沛证明了“潜龙二号”在洋中脊杂乱地势环境下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