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海洋机器人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
1) 远程化。目前各国正在研究的燃料电池、小型核能装置等,体积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可极大提高海洋机器人续航力;适应水下应用的非传统导航方式正获得重点发展,通过高效率、高精度水下导航来支撑 海洋机器人远海作业。
2) 深海化。随着材料、密封技术的进步,发展和优化 6000 m 水深甚至全海深的 海洋机器人方案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
3) 高度智能化。未来海洋机器人通过联合应用多种探测与识别技术来增强感知环境、识别目标能力,自主系统也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在运动控制、规划决策方面,海洋机器人采用更加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方式。
4) 作业协同化。随着海洋机器人应用场景范围的拓宽,除了单一装备执行任务模式外,需要多个自治与遥控无人潜水器协同来承担更为复杂的任务,通过规模、多平台的组网作业来增强探测与作业能力。
2022年全球海洋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4.98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47.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88%(2023-2029)。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3-2029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从区域来看,2022年北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较大,占43.55%,未来几年北美市场发展迅速,仍然会保持他在海洋机器人市场的领头羊。其次是欧洲市场,占市场占有率为26.32%,仍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几乎控制着整个海洋机器人市场,对海洋机器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我国海洋机器人领域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水下机器人自主避障与规划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无人潜水器作业能力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代表性的工作有:CR-01、CR-02 两型 AUV 能够在 6000 m 深海进行地形地貌、浅地层剖面探测;系列化的 AUV 性能指标不断的提高,支持大洋矿产资源勘查和大洋科学考察;“海燕”AUG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大潜深达10619 m;“海斗”自主 / 遥控式复合型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 m,标志着我国变成全球第三个具备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研制能力的国家;“探索 1000”AUV 在我国第 35 次南极考察中首次开展应用,实现了极区海洋观测的应用突破。
从产品类型来看,海洋机器人最常见的是遥控航行器(ROV),2022年遥控航行器(ROV)的占比较大,占62.83%,而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占37.17%。
从产品应用来看,海洋机器人能应用在军用和国防,商业用途等领域,其中在军用和国防的应用占比最高,2022年市场占比达到了46.36%。
目前国内的海洋机器人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行业内有深之蓝、博雅工道等多家海洋机器人公司,但大多数企业成立在6-10年间,发展时间比较短,市场格局分散,在技术积累、市场开拓、产品化等方面,与国外同行企业存在比较大差距。
本文分析来源恒州博智最新研究出版的【2023-2029全球与中国海洋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完整版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海洋机器人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出售的收益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历史数据为2018至2022年,预测数据为2023至2029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