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朱虹 田文佳 记者 徐楠 摄影 王一勇)船模竞速、智能航行、对岸火力支援……海的一边,一艘艘小船在速度与激情中过关斩将;矿石采集、饲料投放、船体维修……海的另一边,水下机器人在模拟场景中精准作业。8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二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WUURC 2023)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步启幕。
双赛互映,精彩纷呈。我国海洋装备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球9个国家的3000余名师生在新灵感与新思想的碰撞中,感受海洋科学技术创新的蓬勃力量。
开幕式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大赛组委会主任李长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船舶处处长刘啸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李国安,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书记徐长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张晓燕,船舶设计大师、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葆和,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馆总领事谢尔盖·林尼克,香港海事科技学会理事长陈伟生,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院长石章松出席开幕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主持开幕式。
在第二届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ROV赛道,“驾驶员”们通过手中的操作盘,控制水下机器人完成一系列的水下综合作业,包括寻找海产养殖区、投放饲料、船体检修、采集矿石、精准作业、海底探测等。
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联合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交’龙出海”队参赛队员朱近知说,“准备比赛的过程,我的系统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参加此次国际大赛,有机会与各国参赛队员学习交流,既增进了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科创能力,是一次受益良多的科学技术创新之旅。”
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致力于构建中外青年学子在水下机器人创新领域交流的平台。自2022年8月首次举办以来,成功开创了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的新领域、新赛道,进一步激发了世界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促进了水下机器人领域人才教育培训和技术创新。
本届大赛汇聚了来自中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俄罗斯鲍曼理工大学、西伯利亚联邦大学、远东联邦大学、涅维尔斯基国立海事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等国内外28所院校、机构的97支队伍,在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创意概念等三个赛道进行竞技,参赛队员国别达到9个,总人数突破700人次。
比赛期间,还将开展中俄机器人科学技术创新、中韩机器人技术交流活动,参赛师生与国际高水平专家面对面学习交流,互学互鉴。
在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现场B组(水面组)的赛场上,一艘无人艇以定速稳步航行,而驾驶者正在距离现场2000多公里的湖南长沙控制该无人艇。
团队负责人来自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的李翱介绍,这艘 5G智能巡检无人艇具有远程操控、定向定速航行、一键返航三项功能。从构想到完成初代样机的制作,团队用时半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工程人,李翱已取得硕博连读的资格,即将升为博一,他表示,正是创新实践的经历扩展了他的知识面,“我原本只擅长机器人的电控,但在实践中接触到了电子电路设计、运动控制、设备结构设计等专业相关知识,这让我认识到新一代船海人应该首先扎实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在擅长几个领域的同时,再接触更多的领域,努力做一个‘梯形人才’。”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层次最高、顶级规模、覆盖面最广的竞赛,代表了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大学生创新竞赛的顶配水平。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千多支队伍参赛,覆盖学生超万人。大赛围绕创新、创意及创业、设计与制作、智慧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船模竞速、帆船模型竞速、海洋知识竞赛七大类比赛项目展开角逐。
本次大赛突出行业特色,首次设置创意创新创业赛道,整合智能感知与导航赛道,着重强调基础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展现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大赛同期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女科学家论坛,25位科学家齐聚学校开展座谈,深入挖掘女性科学技术人才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特质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