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中国来了!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沸腾热议。它不仅意味着中国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从此迈入了深空探测的时代。
SpaceX和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会化媒体发文对“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表示祝贺。而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和网络客户端,不论是在央视新闻推送的发射视频下面,还是CCTV-9纪录频道推送的十集科学短纪录片《Hi,火星》下面,网友们都写下了激动的留言。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最终目的地,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近邻”——最近距离5500多万公里、最远距离4亿公里的火星。
几乎是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就开始了它的旅程。从1960年至今,人类已经进行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这让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也最多的一颗行星。虽然探测任务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但目前在轨工作轨道器或火星车仍有8个。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搜索热度最高的行星。2005年6月22日,网友“依稀水瓶座”在上提问:“美国火星探测好多年了,中国何时可以开始?”这可能是中国网络上第一次出现和中国火星任务有关的提问。随着“天问一号” 顺利启程“奔火”,这样的一个问题跨越15年终于等到了答案。有网友自创文字说“泪目”不断,被戏称为“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激动到变形”。
针对这次激动人心的发射,网友们“敲起了门”说,“火星人开一下门,我们来串门儿。”“火星人”则发了一段“火星文”表达欢迎:各位地球人,作为一名火星人,我向大家问好!欢迎地球的中国人来到我们的家乡,火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地星球,也希望未来我们火星能和地球展开深度合作,一同迈向深空。
星河茫茫无尽夜,求索渺渺日月间。“地火”友谊就此滋生,银河命运共同体的雏形有了模样。
把火星探测器送上太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探测器还要经历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多个阶段,面临的挑战可谓步步惊心。那如此艰难,我们还飞奔到火星去干什么?
有网友笑称,火星救援刻不容缓,这当然是要去救人的。“天问一号”也许会在火星遇到会种土豆的马特达蒙,就是腰里斜插着一根天线,在黄沙和残损的营地之间折腾的那位。
有的网友说话太过扎心,居然说“看马特达蒙种土豆也就一乐,真火星种地还得看我们”。虽然中国人点亮了种菜的种族天赋,可这骄傲咋就不能藏住点呢?
人类文明虽然沧海一粟,但对宇宙的探索之心从未黯淡。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更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
火星工程叫作“天问”,名字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天问”这一个名字获得了网友的集体点赞,很多人认为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和严谨,是上下五千年梦幻般的联动。更有网友认为,这一个名字有种说不出的王者霸气,第一次听到甚至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而外国网友更是认为,“Questions to heaven”这一个名字太酷了。
网友还称,要说起名只服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叫“嫦娥”,中继卫星叫“鹊桥”,月球车叫“玉兔”,火箭叫“长征”,宇宙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太阳探测器叫“夸父”,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量子卫星叫“墨子”,导航卫星叫“北斗”。这些好听的名字里,藏着中国人的航天情怀。融中华文化于飞天理想,中国航天人正凭借自己顽强的进取精神一步步把神话变为现实。
7月24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真正开始启动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的全球征名活动。网友们想出了“敢探号” “祝融号” “朱雀” “火兔”等名字,简直是要“上天”的节奏。不过,这“麻辣兔头”是怎么回事儿啊?
在CCTV-9纪录片《Hi,火星》中,火星车总设计师贾阳面对火星车,那就是送女儿出嫁的心情。为保证行驶安全,他改动结构让“孩子”以“蠕动”的方式前进。他还为火星车插上深蓝色的翅膀,并在车身印上篆文“火”字,这个字形似“中国”二字,取自南宋官印“桓术火仓之印”。面对一个有着如此拳拳之心的“老父亲”,大家还是好好给火星车起个名字吧,“萤宝”就很亲切,当小名儿不错。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中国航天给各项工程的命名既体现了飞行器的特征和应用价值,又具有中国文化的底蕴,还有鲜明的探索寓意,这确实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天问一号”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航天壮举背后,有难以计数的航天人的托举。中国60多年航天事业的积累,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经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研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航天迷网友因此想起了“萤火一号”——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在百度相关词热搜上,“萤火一号”一度居高不下。
2011年11月8日,“萤火一号”搭乘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号采样返回探测器上一起发射升空,开始对火星的探测研究。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一段充满了哀怨的抱怨经由网友之口从深空传来,“‘萤火一号’:第一次有了喜欢的星球,第一次交到了一生的火箭,这两件愉快的事情交织在了一起,这两份喜悦又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喜悦。我本应该获得如梦一般的幸福时光才对,可是……”
如今,当年难住“萤火一号”的变轨技术已取得突破。“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轨道上经历约7个月的飞行后,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将逐渐飞近火星,在近火点实施制动,被火星捕获,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正如网友所言,知道了“萤火一号”的前世今生,才发现航天事业真的是长路漫漫、道阻且艰啊。
“天问一号”到达后火星,要经历惊心动魄的抵近和着陆动作,风险依然巨大,尤其是恐怖的盲降7分。网友们纷纷安慰道:“天问,你已经是个成熟的火星探测器了,要学会自己度过‘恐怖七分钟’哦,加油!”
回溯历史,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梦想也永不止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仍是星辰大海。
网友“土间うまる”说,“也许有一天我们的诗歌都将不再仅仅是文人笔下的奇思妙想,而更像是千年之前描绘的科技蓝图。以前我们讲的神话,如今由我们亲手创造。”有人跟帖称,“看了央9的《Hi,火星》,看到了研究人员如此奋不顾身,感觉一幅大的科技蓝图正在完成。必须得说,楼上的网友你真相了。”
火箭专家、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可以预计,浩渺深空,将留下慢慢的变多的中国印记,中国航天人正在为实现深空探索目标执着努力。就如纪录片《Hi,火星》第一集中科学家所言,“我们不知道彼岸在哪里,我们从始至终冒着生命危险在寻找别人,不管是这一次还是下一次,还是未来的很多次,探索是不会停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