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机器人让生命不再冒险
时间: 2023-08-15 12:53:36 | 作者: 冲压机器人
时间: 2023-08-15 12:53:36 | 作者: 冲压机器人
零下40℃极寒地区、石化油库与炼制厂火灾现场、大面积易燃有毒气体泄漏事故、深水搜救打捞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危险环境中,总有一个“硬汉”挺身而出,那就是特种机器人。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特种机器人展区内,巡检机器人、爆破机器人、矿山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纷纷亮相,重点展示其在军事、安防、排爆、消防、水下领域的实际应用。
特种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用于非制造业的,能辅助或替代人类在高危环境和特殊工况工作的机器人。根据不同执行任务场景,分为军事应用型、应急救援型和极限作业型。
相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与服务机器人的热潮迭起,特种机器人一直显得颇为“低调”。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为12.3%,预计到2021年底,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和仿生学等为特种机器人提供更智能的算法、更高端的设备和更优化的适应能力。特种机器人性能持续提升,智能化不断升级。
在和平年代,火灾等高危场景是特种机器人的主要阵地。火灾事故现场由高温引起的强热辐射、坍塌、燃爆、流淌火等严重威胁消防战士的生命,也是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而耐高温消防机器人成为火灾现场的“逆行者”,替代消防人员冲锋陷阵,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本次展会上,力升高科推出了一系列1000℃耐高温消防机器人产品,包括耐高温消防机器人、防爆消防侦察机器人、耐高温消防侦察机器人等。其产品突破了以往消防装备的作战区域限制,实现了零距离侦察、零距离灭火、零距离降温、零距离坚守四大优势,具备了全范围能攻善守的作战能力。
专注消防机器人研发的北京凌天综合运用机器视觉、机器自学习、自主链路等最新科技成果,将机器与人的协作发挥到极致。仅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就分为轻、中、重型3款,除此以外还有防爆消防中(高)倍数泡沫灭火侦察机器人、防爆消防排烟侦察机器人等。
此外,中信重工还推出了大多数都用在特大型火灾扑救和侦察的机器人,面对石化油库与炼制厂火灾 、大面积易燃气体泄漏事故等场景,该机器人的水炮可实现200升/秒超大流量,具有射程高,航时久、火源侦察能力强等优势,可以胜任特大型火灾扑救以及黑暗和恶劣环境下的作业需要。
在这些产品的背后,是图像采集技术、红外成像技术、网络/语音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
海洋智能科技装备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也是科技发展的前沿。这就需要大量高效智能化特种机器人对水域生态进行监测、对海洋能源进行探查、为环境保护提供水文数据、对水利水电设备做检修等。
博雅工道深耕该领域多年,通过参与前沿项目和自主研发的积累,掌握了水下仿生、推进、导航、控制等核心技术,在提高机器人续航时间、提升良品率、降低操作门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骑士号水下救援机器人(水下观测系列)是一款配合高效动力系统,操控灵活,能够迅速抵达水下目标的救援用缆控无人潜航器。博雅工道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了该机器人的性能,“它仅重15公斤,能够灵活准确地穿过水下障碍物到达事发现场,配合设备搭载的高清摄像系统和水下照明灯,为救援打捞行动提供清晰可靠的水下视野。”
除了水域救援,博雅工道在地下管网、环保监测、海洋海事等方面均有相应的机器人产品。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智能仿生鲨鱼。它模拟鲨鱼的外形与游动方式,对环境扰动小,不会伤害水下生物,并结合吸音材料,采用仿生尾鳍BCF推进作为唯一动力源,仿生推进效率高达80%以上,在静水环境中最高航速可达6节。
“这款鲨鱼可执行海上战场任务,也可以担负水温检测、海床测绘等保障任务。”工作人员向周围的观众介绍。
管廊、管道均为地下密闭空间,光线相对阴暗,湿度相对较大,若发生火灾,会迅速消耗管廊内部氧气并产生大量有害化学气体,当甲烷、一氧化碳等浓度超过极限值,还可能会导致爆炸。
为此,中电福贝斯研发的管廊巡检机器人、管道爬行机器人、风管清洗机器人及工业内窥镜等系列新产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在市政管道检测、石油石化、排水供水、燃气电力、锅炉检验、中央空调进气通风管道、矿山工业等多个行业。
而申昊科技专注于设备检验测试及故障诊断,综合利用激光、多传感器融合、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出了室内(外)轮式巡检机器人、极寒适应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等,为行业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运维决策方案。
在业内人员看来,巡检机器人既能替代人工执行危险场景或有害环境巡检,还可避免人工巡检中的漏检或误检,更能综合利用巡检数据来进行预测性维护,防患于未然。
特种机器人就像机器人家族中的特种部队,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产业虽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因其研发成本过高、研发周期长、技术方面的要求精细、应用领域特殊等特点,要实现跨越发展仍需处理好市场与产品定位关系,解决技术链、供应链与资金链等一系列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