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人开始担心,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将来会不会抢了人类的工作,砸了人类的饭碗呢?这些天,在“618”展会现场,这些“抢饭碗”“砸饭碗”的高科技产品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场地内,一个半米多高、圆头圆脑的机器人在四处闲逛,还不时围着参展的市民唱歌跳舞。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这是一款“陪护机器人”,既能帮助父母实现远程监控和陪护,又可以担负起家教和玩伴的角色。
比起憨态可掬的“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可就要严肃多了。这个机器人能通过装置的组合,引导小朋友们将一个小球从装置的一端送到另外一端。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运用到机器人配件和大量物理运动知识,很适合培养小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国内已经有不少幼儿园把它当做一个课外老师来用了。”
和“教育机器人”一样把寓教于乐贯彻到底的还有一款名为“裤兜”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程序模块组合和拓展的思维融入到棋盘游戏当中,让孩子能够从小开始接触和学习编程。
“市民不管大病小病都扎堆往大医院跑,大医院的医生忙得顾不上吃饭,社区医院有些时候又乏人问津我们的软件就能够解决这一个痛点。”在8号展厅,一家参展公司的负责人说。
这家公司展出的是一款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手机app。这款软件将传统的纸质签约升级为电子签约,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直接对接患者和家庭医生,提供一系列的健康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医生配备了这个软件,经过社区医生首诊发现确实有必要,才会推荐患者去相应的三甲医院就医,这样就实现了医疗资源更合理分配”。
而在展馆的另一边,一款肿瘤医生智能助手成了老年人咨询的热点。这个智能助手依托已经通过美国执业医师测试的人工智能“沃森肿瘤专家”,能够远程为使用的医生提供肿瘤诊疗建议。“如果推广开来,能大大的提升很多医院肿瘤诊疗方面的实力,让更多患者受益。”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这款应用即将在福州部分医院投入试用,“看起来像是抢了大医院的饭碗,其实是让这饭吃得更合理更健康了。”(记者 林传枢/文 记者 池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