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盟理事会网站报道,为保护欧盟海洋环境,欧盟理事会5月21日正式批准了一项法案,决定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自2018年欧盟委员会提交该法案以来,本次是其获准实施的最后一项立法程序,标志着该法案正式获得欧盟通过。
据悉,该法案明文禁止使用10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如一次性塑料餐具、食物袋、吸管、棉签、饮料杯等。该法案还提出将通过减少消费、修改设计与标签规定、加强废弃物管理以及强化生产企业清理塑料垃圾责任等措施,限制其他塑料产品的使用。
同时,欧盟成员国承诺到2029年完成90%塑料瓶收集目标,到2025年每个塑料瓶将至少使用25%的可回收材料,到2030年至少使用30%的可回收材料。
欧盟委员会对欧盟理事会批准该法案表示欢迎。该委员会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说:“目前欧盟居民对防治海洋塑料污染的呼声慢慢的升高,欧盟有义务采取行动予以回应。今天,我们确认将采取禁止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的具体措施,这将有利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
欧盟环境、海洋和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说:“一次性塑料吸管或者刀叉看起来体积很小,但却会产生巨大、持续的危害。本次通过的一次性塑料禁令将会解决70%的欧盟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否则,到2030年治理这些海洋塑料垃圾将会产生高达220亿欧元的费用。”
海洋塑料垃圾具有跨界漂移的特点,已成为欧盟面临的重要治理难题之一。据统计,80%~85%的欧盟海洋垃圾是塑料产品。其中,50%的塑料垃圾是一次性塑料产品,27%的塑料垃圾是丢弃的捕鱼工具。一次性塑料产品与捕鱼工具在海洋中的大量存在,威胁着海洋ECO的安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人类身体健康,以及旅游业、渔业和航运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欧盟采取诸多治理措施,意图成为全世界海洋塑料垃圾防治的领先地区。2018年5月,欧盟委员会提交了有关禁止欧盟国家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提案。2018年10月,欧盟理事会正式审议该提案。2019年1月,该协议获得欧盟成员国大使确认同意。2019年3月,欧洲议会以560票支持,35票反对,28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该法案。
本次获得欧盟理事会通过后,该法案正式文本将在欧盟官方期刊刊发。自刊发之日起20天后,该法案将正式生效。欧盟成员国需要在两年内修改本国法律以适应该法案。
近年来,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形势严峻,国际社会对此的重视日渐加强。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其中63亿吨成为塑料垃圾。目前,全球海洋中有数以亿吨计的塑料垃圾,危害海鸟和鱼类生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塑料垃圾污染是全球公认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每年产生约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超过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相当于每分钟向大海倾倒满满一辆垃圾车的塑料,对海洋ECO所造成的损失高达每年80亿美元。
塑料垃圾在全球海洋已无处不在。近日,美国探险者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约10928米深处时发现了塑料垃圾的存在。在世界自然遗产——澳大利亚科科斯群岛,最新一项调查显示,该群岛的海滩上散落着约4.14亿件塑料垃圾,总重达238吨,往日的旅游胜地已经变成塑料垃圾场。
为了应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国际社会正开展“限塑”行动,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治。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一项旨在解决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问题的决议,鼓励政府和私营部门“确保塑料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到管理,都更多地考虑资源效率”。
5月13日,来自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代表在日内瓦对《巴塞尔公约》作出修订,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以限制目前猖獗的塑料垃圾出口行为。有媒体评论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发达国家“偷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塑料垃圾将成为历史。
5月20日,一款型号为MTK 200的潜水式遥控机器人在俄罗斯彼得罗夫斯基公园深海潜水器博物馆展出。该深海探测水下机器人20世纪80年代服役于苏联海军,可以勘探和拍摄水下物体,为遇险的潜艇提供氧气援助,并能从海水中拖拽出100公斤以下的物体。
据悉,该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座深海潜水器博物馆,展出有各种俄罗斯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深潜器,包括AS-5和PRS-VM水下救援深潜器、“暗礁”号和“朗斯特”号自动推进深潜器等不一样的规格型号的载人深潜器和袖珍潜艇。
【《巴拿马星报》5月13日报道】哥斯达黎加将以临时主导国的身份,在由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拿马政府一同搭建的“热带东部太平洋走廊”框架下,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热带东部太平洋走廊”技术秘书处负责人里卡多·梅内塞斯称,希望能够通过推广蓝色经济概念,让人们意识到海洋是这些国家发展的源泉,对其保护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葡萄牙政府官网5月16日报道】葡萄牙海洋部长安娜·保罗·维托里诺近日在出席以“海洋智能治理”为主题的海洋大会时表示,海洋智能治理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一致的重要战略,贫困的消除依赖于共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保护自然环境,而海洋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不利影响的关键领域。目前,葡萄牙政府正在推动可再生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浮动式海上风能和波浪能装置,不久之后将会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漂浮风力发电场。对于可持续蓝色经济的发展,维托里诺表示应该以“综合、跨学科和跨部门的方式”为基础,通过国家、企业、高校、非政府组织和多边组织之间的合作,建立知识共享网络,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伊朗《德黑兰时报》5月14日报道】 伊朗水、干旱、侵蚀和环境技术发展委员会近日计划在伊朗南部开展海水温室试点。海水温室是利用海水和太阳能在干旱地区种植作物的温室构造技术。这项技术包括将海水抽取到干旱地区,利用海水加湿和冷却空气,再通过太阳能加热并蒸馏产生淡水。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官网5月13日报道】 5月13日,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的科学家发表文章称,机器人潜艇实施的海底调查可满足海洋保护区内日渐增长的生物多样性监测需求。科学家分析了一款潜艇在2012年调查凯尔特海海洋保护区时所拍摄的海底图像,表示其精确导航和产生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对于海底生态研究和海洋保护计划至关重要。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官网5月16日报道】 英国利兹大学极地观测与建模中心科学家近日利用欧洲航天局25年来(1992年~2017年)的卫星高度计测量数据,并结合南极洲地区气候模型,追踪南极大陆冰雪覆盖的变化,发现冰层变薄现象已经蔓延到南极洲西部24%的地区,其中有些区域已经变薄122米。该区域海冰融化引发了冰川失衡,自1992年以来,南极洲冰川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4.6毫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5月14日报道】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的一篇论文称,全球海洋热传输主要受热带太平洋输出热量支配。研究人员使用先进的海洋环流模型和全球海洋数据集,证明了热带太平洋在从赤道到两极传输热量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该地区输出的热量是大西洋和北极的4倍,太平洋内部的热量再分布是热量交换的最大来源。
【英国政府官网5月14日报道】5月14日,英国自然资本委员会发布《海洋及25年环境计划》的建议报告,阐述了该委员会在《25年环境计划》的基础上对政府管理海洋环境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重新考虑评估自然资产的增长和保护;建立相关机制;通过国际领导力提升海洋自然资本及其收益;完善和健全相关概念和指标。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5月13日报道】加拿大因纽特原住民群体日前呼吁加拿大政府永久保护北极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使其免受工业发展的影响,建议建立专门的北极石油和天然气研究机构,以及一个永久性的咨询机构,以确保在政府决策过程中能够考虑原住民意愿。2019年是加拿大暂停北极海上能源开发5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该计划将于2020年重新审议,拟将重新规划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事宜,这中间还包括巴芬岛南端。为此,当地环保组织和原住民群体表示反对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要求加拿大政府在海象、海豹等重要动物产子期内对海洋运输实行季节性禁令。
【孟加拉国达卡论坛官网5月16日报道】孟加拉国渔业和畜牧部近日决定,5月20日~7月23日在孟加拉湾专属经济区实施65天禁渔令,以促进海洋鱼类种群繁殖,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官网5月16日报道】自1991年以来,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一直在监测南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重新制定船舶调度程序是该协会针对南极旅游人数增长而采取的行动之一。这一程序是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成员的规划工具,可限制到访南极游客的时间、数量和次数。预计2019年~2020年,将有80553名游客前往南极,其中18420名为邮轮游客,不会踏足陆地。
【挪威新闻网5月17日】近日,挪威接任北极污染行动计划主席,其工作重点是减少北极地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其他化学品威胁,减少废物和短期气候污染物排放。今年,挪威计划启动一个关于汞及其相关风险的试点项目,目的是减少北极国家汞排放。
【国际海事组织官网5月13日报道】5月13日,国际海事组织和挪威共同启动“绿色航行2050”项目。项目初期运行两年,将在8个试点国家开展,并推广成功经验,挪威政府提供1000万克朗(约合110万美元)的资金。项目将致力于提高政府和港口管理能力,制订国家行动计划,推动法律和政策改革,加快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强知识和信息共享,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际捕鲸管理委员会官网5月13日报道】5月10日,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年会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会议回顾了有关鲸类科学、保护和管理等广泛领域的最新研究,探讨观鲸、海洋噪音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数据管理、照片识别和DNA技术等议题。
...